網站首頁 關於我們 武學叢談 耕武堂遊學圖鑒 耕武堂論壇 修學掠影 健康養生·古盞文化 鐸言荼語 在線留言 聯繫我們

耕武堂論壇

当前位置:首页-耕武堂論壇

【耕武堂】告朋友書

发布时间:2019/08/13

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精舍聞鐸除妄想;我武维扬耕武堂:

  ☆時值中華傳統文化復興之時;觀當今;凡中華傳統的茶道、武藝、中醫、書法、繪畫、古琴等;魚龍混雜;均有專為漁利不授真學者;看全國,書院縱橫,真傳六藝【禮、樂、射、禦、書、數】者不多,六藝者除了書、數外;禮、樂、射、禦均與武藝、戰爭技能訓練有關。先秦時體育即教育、教育即體育。宋元以來的崇尚文治偏離了周朝及孔夫子六藝的定位;被一些賤儒搞成了只習夫子文;不揚夫子武;“我武惟揚”的氣質丟失。現今一些書院教習一些《弟子規》等儒家經典,不動于武,有的僅教習《五步拳》或一套不求甚解的太極拳就算文武並重了;武校則安排了語文、數學、英語就算文武兼修了。

  ☆鑒於此:耕武堂之【振鐸精舍】一改眾相:針對一些高層有素養的士子及積極上進者;進行全新扶輪式傳承;世間諸物均有次第法門,吾生亦有漄;吾知亦無涯;我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敷衍那些昏昏噩噩的群體,擇善者而交之;擇可授之人以授之;上可不負先師大德列祖列宗;下可有所傳承,無愧己心;無可授者亦不悲心;天道輪回;全息軌跡有則;宇宙宏宇看似無序;實則有序;道法自然;“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;佛法雖廣,不度無緣之人。

  ★耕武堂修學綱要:

  主修【耕武堂】十三門功課:

  琴、劍、鞭、尺、棋、書、畫、篆、醫、武、經、射、史;

  及茶道;禪茶一味;禪學;禪修禪定修持,日誦《心經》;《金剛經》;《六祖壇經》;《大悲咒》;《楞嚴咒》等,

  ★功課綱解:序語:

  夫武士者神聖純淨有修為之大德者,謂功課者,乃進士(進武士)階梯,修成大德必備程式。士、農、工、商,士為一也,亙古無士社會何能進步?科學院院士,博士,碩士,文士,武士,夫士者當存有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之心,至於庸俗者為;只會點皮毛拳路,硬功,或現興之散打,打過幾場比賽,而與武學不通,一知半解,國學文化皆無,綜合素質欠缺,只能謂是練武之末學,非武士也,但凡各業無大圖,理想抱負者,豈不庸俗乎?志當存高遠!耕武堂者所修習功課亦未備全面,但凡耕武堂進士者,勤之,勉之,終生修習方不枉國學武士也!

  --------塞外野鶴;于武警寧夏總隊直屬支隊。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十二時。

  ☆耕武堂修習功課基本十三項;

  ;琴鳴怡性最修身,

  ;劍貫長虹江湖行,

  ;鞭擊四方剛柔變,

  ;尺八長嘯貫古今,

  ;棋動黑白如兵法,

  ;書劍同源丹田功,

  ;畫中有詩天地闊,

  ;篆入金石山川形,

  ;醫者慈心濟世良,

  ;武備文事自古強,

  ;經典十三通聖意,

  ;射禮不通勿輕狂;

  ;史可鑒今細思量。

  琴;琴論;琴樂聖潔飄逸,可以載道,可以像德,可以明志,可以修身,可以靜心,可以啟智,可以養生,也可以移人性情,操縵之士,“坐必正,視必端,聽必專,意必敬,氣必肅。”正如《五知齋琴譜》所雲;“自帝明王所以正心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者,鹹賴琴之正音是資焉,然則琴之妙道豈小技也哉,而以藝視琴道者則非矣”。幾乎所有的古籍樂譜都將“修身養性”,做為琴樂最重要的一條。《史記·樂書》雲;“卿大夫所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,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”。《白虎通》雲;“琴之言禁也,君子守以自禁也”……,古者聖賢彈琴以養心。《風俗通義》雲;“君子雖在窮閭陋巷,深山幽谷猶不失琴”。《琴操》雲;“昔伏羲氏做琴所以禦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,反其天真也”。《樂府詩》卷五十七,琴曲歌辭一雲;“琴者先王所以修身,理性,禁邪防淫者也,是故君子無故不去其身”。《唐書·樂志》雲;“琴樂之為物,聖人制之以正心術,導政事,和六氣,調五燭,實天地之靈氣。太古之神物,乃中國聖人治世之音,君子修身之物”。清人張英《微言秘旨》序雲;“古人所以為修已教人之具”。《誠一堂琴談》雲;“琴為聖物,君子涵養中和之氣,籍以修身理性,當以道言也”……。這些言論又突出強調了古琴治國安民,修身養性的作用。琴可返璞歸真,琴不同於一般音樂,不會擾人心煩,而有沉靜古遠之意。

  琴境;在高山之巔,聆聽萬壑松風,在流水之側沉思生命與時光的涵義,秋風乍起,飛鴻掠過高爽清澈的天空,靜寂輕寒的良夜,獨坐幽篁萬籟有聲,晨曦微現樵人已肩著柴禾,踏著露水走下山崗,薄摹初合漁舟還載著微醺的漁人隨流飄蕩,春花爛漫之時,有無限的希望在琴人眼中呈現,雪落空山之際,剡溪會友的念頭卻在心中消解……。

  琴意;作為歷史文化遺存,古琴堪稱博大精深,美不勝收,它由歷史上那些美麗的心意創造而出,並與愛美的中國人相伴千載,成為不朽,琴積澱了那麽多,卻又似乎總是不言不語,從來也沒見琴大聲喧嘩過,沒見哪個琴人籍琴而騰達過,古琴有些像磊磊山岩上的一株孤松,有些像杳然出岫的一朵孤雲,有些像不舍晝夜奔流的大河,也有些像尋常之人一張誠懇質樸的臉,它的悲慟歡樂與盼望都以樸茂的方式述說,以從容的態度存在,如同無限蘊涵的大自然。

  琴奉;佛教以古琴為法器,道教以古琴為神器,儒家以古琴為禮器,古琴在佛家為般若,在道家為煉化,在儒家為典則。

  古論;古,古琴,謂古者,距今遠矣,距時尚遠矣,是時間的概念,但更是心理的一種時間尺度。好古之人,愛琴之人,不肯隨波逐流,不肯相信時間可以改變永恆的美,他們固執地堅守著,心理充滿悲愁,也充滿歡樂,眾人以為自己是明智的,因為他們現實,好古之人也以為自己不糊塗,因為他們有固執的夢想,到底是誰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煩惱,各有各的標準和道理,執著于古的人們當然是,迷戀被時間之浪淘洗之後,留存下來的精華,以為它們的美得到了肯定。它們已經具備了不朽的證明,想把超越依託於這種不朽,可是這與當下的眼光不合。現在的人不愛它們,於是,古便被當下拋到了一旁,而愛古的人卻正因此而超越了時俗。

  琴亙古如此這般,爾曹汝等高於古人乎?可不習,不敬,不知而為高士?嗚呼!真言難導庸俗流。

  劍;“夫為劍者,示之以虛,開之以利,後之以發,先之以至”------《莊子·說劍》,《漢書·藝文志》,亦著錄了一部叫《劍道》的劍術專著。

  耕武堂劍術不尚花俏,注重攻用,有《三十六式秋鴻劍》,短兵絕殺上品。劍膽琴心,書劍並重,劍是品性,是法器,辟邪聖器,士之佩器,男兒本色,武士者能不重劍乎?

  鞭;夫鞭者有軟硬之分,一種如雙鐵棒者,一種乃節鏈之鞭,如馬钁者,有七節,九節,十三節不等,鞭頭帶有似鏢頭者,善此鞭者如繩鏢一般可鞭頭釘入金石,木者,如今未有見者。

  本奪命無常鞭乃不銹鋼之鏈索也,無鞭頭,首尾一致,只柄處套一塑膠管便於把握,鞭頭系一塊紅布,免練時缺准及費鞭節也,剛柔之索,練腰馬,身法之活力,二米五多大鞭練臂力,氣力,功力等絕佳,技擊,防身,修身上上品,此鞭重在抖擊,與世俗之各武校,少林等細花鞭對壘一鞭就結束戰鬥,不肖與之比矣,此乃生殺奪命鞭,列為耕武堂絕殺上品。

  尺;尺八,吹孔氣鳴樂器,竹木制,豎吹,其形狀音響及吹奏方法與洞簫類似,但管身較洞簫短而粗,音量較大。史載唐貞觀時由呂才所制,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。唐代尺八有六孔,五孔在前一孔在後。用於宮廷音樂活動,為樂部,樂府,樂舞中的重要樂器。宋代曾在民間流行,其後流傳較少。現代福建南曲所用尺八為古代流傳,長54,57,58釐米取竹根部製成,下部無底,上端削有吹口,有六孔為前五後一。音色深沉,圓潤,渾厚,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,經音樂工作者開發研製,尺八表現力大為豐富,除傳統的敲音,顫音,上倚音,下倚音等技法外,還吸收了笛子的單雙音,打音等技法。南尺八除在閩南流行外,也在臺灣,香港及東南亞華僑中流傳。尺八于八世紀唐代時流傳日本,分雅樂尺八,一節尺八,普化尺八等多種。至今仍在流行,有獨奏曲《南樂洞經》,《漁歌》,《追想》等,尺八在日本得到很好的發展。前些年倭奴曾尋根于福建。

  吾當年習藝于閩南漳州,一日遊玩遇器樂店,進而觀之有尺八數根,餘覺好奇,借而弄之,又吹之絕難吹響,急;斯時店主言;勿費神矣,吹斯須有內氣之功,真氣鼓蕩方可也,斯非爾好奇之人慢玩焉!餘氣惱歸而從師處取三十圓錢而選粗者購之,功餘夜入後山費三月而有味焉,因不識譜費時,憑強記而習《蘇武牧羊》,《關山月》,《戀曲一九九零》等。風雨飄搖,心間仍有一番南音鼓躍,靜觀天地變幻無常猶能氣定神閑。

  【耕武堂】尺八;一尺八寸,用來嘯呐,丹田練氣,;乃修為法器和防身技擊上品。有十八式尺八攻防技擊絕殺術,堂中弟子研練。

  棋;“堯造圍棋,教子丹朱”,

  橫排十九縱十九,相乘三百六十一。

  九個星點排整齊,中間一點曰天元。

  黑子先行白子後,每次只能走一子,落子之後不能移。

  “士君子無所用心,則可歡焉”。

  《傳》曰“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不有博弈者乎?”言譚《新論》曰“世有圍棋之戲,或言是兵法之類。上者,遠其疏張,置以會圍,因而成得道之勝;中者,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,故勝負狐疑,須計數以定;下者,則守邊隅,趍作罫以自生於小地”。 春秋而下,代有其人,則弈棋之道,從來尚矣。

  書;夫書者漢字之書寫藝術也,存乎心,人筆合一,但有靈悟,苦練,筆入化境,臨先賢百家化於自我,奪文化之精蘊,加之人品修為,數種修為於一體,方成書成家,習書乃修性也,練手臂沉穩之力,神氣內斂,練氣絕佳之道也。書有書道,弓馬之步,丹田沉氣,養生怡性,長壽之方也!

  畫;夫畫者,成教化助人論,窮神變,測幽微,與六籍同功,四時並運,發于天然,非繇述作……。記傳所以敘其事,不能載其容,賦頌可以詠其美,不能具其像,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也。

  丹青之興,比雅頌之述作,美大業之馨香。宣物莫大於言,存形莫善於畫。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,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,詩情畫意,詩中有畫意,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,存其心,繪其形,舒人之逸氣於山水豈不快哉!

  篆;夫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,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,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,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,於鬚眉口鼻得喜怒慘舒之分,於蟲魚鳥獸得曲伸飛動之理,於骨肉齒牙得擺抵咀嚼之勢,隨手萬變,任心所成,可謂通三才之品匯,備萬物之情狀者矣。

  篆刻需畢生精力以赴,通訓詁以用活古字,定好篆書兼習他體,使刀下見筆墨,來不得半點含糊,篆刻是以刀代筆,以石代紙,想篆刻好,首先要寫好字,想篆刻出自己的風格,就要寫字,寫出自己的風格。篆刻必然是書家,書家未必是印人。篆刻不同於書篆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繪畫藝術因素,就是章法,故金石為家不易也。

  醫;夫醫者懸壺濟世則也,武者不通傷科醫道非真正武士也。以醫養武,健康養生不懂醫何以入道?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說;“凡欲為大醫,必須諳《素問》,《甲乙》,《黃帝針經》,明堂流注,十二經脈,三部九侯,五臟六腑,表裡孔穴,本草藥對,張仲景,王叔和,阮河南,範東陽,張苗,靳邵等諸部經方,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,《周易》六壬,並須精熟,如此乃得為大醫,若不爾者,如無目夜遊,動致顛殞,次須熟讀此方,尋思妙理,留意鑽研,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。又須涉獵群書,何者?若不讀五經,不知有仁義之道,不讀三史,不知有古今之事,不讀諸子,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,不讀《內經》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,不讀《莊》,《老》不能任真體運,則吉凶拘忌,觸塗而生。至於五行休壬,七曜天文,並須探賾,若能具而學之,則於醫道無所滯礙,盡善盡美矣”!

  武;謂武術者非單純指人在爭鬥中簡單的擊打或自衛動作,揮拳舞棒,有武而無術。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,以內外兼修,術道並重為鮮明特點的人體文化,它的表現形式有兩種;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動作。技擊乃“武”之魂,它兼有功法訓練,套路演練和格鬥方法三種訓練形式。歷史上它曾是防身衛國,進身入世,修身練性的人生修為的重要內容之一,所謂習文備武君子之業也。

  武的特性;

  一;武術是功法,套路,技擊術三位一體的運動。功法或稱內功修為是套路演練和技擊的基礎。技擊意識是各派拳法共通的屬性,技擊意識使以表演為特性的套路演練有著獨到的養生修身價值。

  二;武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血緣和形神相依的聯繫。中國古典哲理倫理,中醫理論和古典兵學思想都是武術的理論基礎。“拳起于易,理成於醫”。

  三;武術作為民間歷史悠久的俗文化,內容極其龐雜,其與宗教,民俗,文化風俗等相依互存,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。

  武術文化概念有二;一是它本體的文化特徵,一是它的外延,既對其他文化範疇的影響或附麗淫侵詮釋等,只有在民族文化系統中有了廣泛影響的文化,才勘稱獨立的社會文化,武術乃國學之範疇,

  經;經典十三經;曰《周易》《尚書》《詩經》《周禮》《儀禮》《禮記》《春秋左傳》《公羊傳》《谷梁傳》《孝經》《論語》《爾雅》《孟子》等。中華文明之經典,數千年來中國禮儀之邦之聖經,不但承載著中華文明,亦影響著世界文明,武士者不可不研讀也!

  射;射者,進退周還,必中禮。內志正,外體直,然後持弓矢審固。持弓矢審固,然後可以言中,此可以觀德行矣。

  射者仁之道也。射求正諸己;己正而後發,發而不中,則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己矣;孔子曰“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,揖讓而升下,而飲,其爭也君子”。

  軍事射箭技術五射;白矢、參連、剡注、襄尺、井儀。白矢;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,表明發矢准而有力。參連;前放一矢;後三矢連續而去,矢矢相屬,若連珠之相銜;剡注;謂矢行之疾;襄尺;臣與君射,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;井儀;四矢連貫,皆正中目標;

  “射貴型端志正,寬襠下氣舒胸,五平三靠是其宗,立足千斤之重,開要安詳大雅,放須停頓從容,後拳鳳眼最宜豐,穩滿方能得中”

  史;夫史者,《史記》《漢書》《後漢書》《三國志》《晉書》《宋書》《南齊書》《梁書》《陳書》《魏書》《北齊書》《周書》《隋書》《南史》《北史》《舊唐書》《新唐書》《舊五代史》《新五代史》《宋史》《遼史》《金史》《元史》《明史》外加《清史》再讀《國語》。

  不讀史不知歷代更替興衰之由,不讀史不足明理,不讀史不足歎古鑒今,不知史是一種罪過,乃武士者研讀之功課也!二十四史有3249卷,約4000萬字。

  ☆以上為生員修習的十三門功課之闡述;間暇時講演禪茶之道、古茶盞演變歷程及鑒定:

  ㊣學制三年,隨師實習兩載;每年年前八日放假,年後正月二十開學;共二十八天假,其它時日終年無假。

  ☆每日作息:

  ⊙晨四點半起床;五點集合晨練至七點;七點十五;早餐;餐畢整理內務;

  ⊙上午八點半至十一點半讀經;四書五經;儒家十三經;十一點四十五分午餐,餐畢午休;

  ⊙下午一點半習練武藝;功夫至五點半;五點四十五分;晚藥食;

  ⊙晚上;七點半至九點半;誦佛經;《金剛經》、《壇經》等;十點熄燈就寢;

  ㊣每週六周日禪修;周而復始;

  ☆每日都是愚僧德尊親自上課;誦經親自領讀;功夫傳習手把手庭院式教學;不找他人代課;茲每年本堂亦延請一些大德,善知識教授些圍棋書畫;篆刻者的老師。

  ☆生員凡修習根至;均延請高德大家深授;以期縱深跟進;不誤子弟矣。

  ☆生員每日晨練;上午四書五經國學;下午功夫的修煉;晚上禪修及誦經;這樣本堂生員數載後;文通經史;武功大成禪修有得;

  本堂堂士畢業標準:

  古琴能彈;劍氣凜然;神鞭制敵三秒間;尺八幽鳴亦吹禪;

  圍棋能下;書法有度;水墨飛白通篆刻;正骨傷科索本然;

  功夫、冷兵、暗器點穴舉手治凶頑;先秦士風男兒本色駐世間!

  三教經典皆通曉,射藝之禮亦周全,通讀經史;歷代史事在心間!

  禪茶侘寂;載道以器;捧飲古盞;令君冷眼;

  暢遊江湖;五嶽參學;博學審思;立命立體立身心;繼往聖絕學於當下;諸士者有益於社會;此耕武堂【振鐸精舍】使命者使然。

  ☆衲僧德尊時駐錫徑山禪養山居【百盞堂】;堂生每年均遊學各名山古刹;有塞外基地;北京基地;河北基地;游于江浙余杭雲貴川陝白雲間;

  生員:學畢有成;習畢有資;全部費用含蓋如下:

  遊學的全部車旅費、生活費、保險費、四季服裝;四套運動服、四雙練功鞋、登山鞋、及古衲靸鞋、漢衫禮服;生活用品、書本用具;練功器械;古琴一床、漢劍一柄、無常鋼鞭一條、尺八一只、宋代老建盞一個、壺具一套、其它傳習醫藥物具等不期之具全全在內、養生食療、日日必備、不勝繁舉,故不贅述。

  ★衲僧德尊深知八萬四千法門;門門可接引生眾;擇茲擅長者以為引眾之本;三教合一勿我執;以儒為基以弘法;以禪宗為繩自修渡眾、以武直穿身心法門;茲立【振鐸精舍】

  ★德尊者法號也;資料檔案;中國佛教協會有檔可查;《耕武堂》及圖標、《百盞堂》均以註冊;理念昭然,商標標識、商標局可查。亦為《北京耕武堂傳統武術文化傳播中心》法人;

  網站:www.gengwutang.com耕武堂;衲僧德尊曾為內蒙古武警總隊特勤中隊散打格鬥教官、寧夏武警總隊反恐突擊隊格鬥教官;及東北某集團軍武術教練,又於二零一零年應美國哈佛大學之邀請在其燕京圖書館講演禪、武、醫、小小資歷略以舉之。

  ㊣經年游化四海飄;吹禪演武亦逍遙;修禪演教;以禪為本、武為用、茶為引、經為途、尺八吹禪嘯江湖;衲僧以司馬遷之“不虛美,不隱惡”為佑銘;僧不打誑語;畏作無邊惡業;對愚下有持疑者可來印證;再疑者君可繞行,阿彌陀佛!

  ······共和國六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午後十五點五十一分耕武堂主人;德尊整理駐筆;

  諮詢電話:壹叁伍伍貳捌叁玖叁柒捌:非誠勿擾:


地址: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:北京耕武傳統武術文化傳播中心 京ICP备11035656号-1